守護"太原藍" 上半年我市空氣質量兩項指標排名全國前列
太原新聞網 2025/08/01
“太原藍”究竟有多藍?一張“答卷”告訴我們。7月28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今年上半年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其中,通報了1至6月168個重點城市中空氣質量變化程度較好的前20個城市和PM2.5濃度變化程度較好的前20個城市,太原均名列其中。
作為一座資源型城市,太原工業污染物排放量大,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擴散,空氣質量排名在168個重點城市中長期靠后,空氣質量改善需要承受更多壓力,付出更艱辛的努力。面對氣象條件整體不利、重污染氣團傳輸多發以及污染減排壓力驟增等異常復雜挑戰,太原迎難而上,始終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一天一天爭,一微克一微克摳,保住了空氣質量持續改善勢頭,為太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交上了一份寫在藍天上的亮麗“答卷”。
實招頻出 勠力同心護藍天
焦不露天,煤不落地。隨著“公轉鐵”項目的建成投運,美錦、梗陽、亞鑫3家企業生產出來的焦炭可直接通過皮帶運輸到篩貯焦樓,通過火車快速裝車倉,然后進入火車車皮,實現清潔運輸。“這個項目不僅減少了公路運輸的尾氣排放和顆粒拋撒,整個煤焦運輸系統還配備了大型除塵設備,可減少80%的煤粉灰污染。”市生態環境局清徐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
同時,這3家焦化企業今年上半年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正在接受評估監測驗收;4家獨立粉磨站完成顆粒物深度治理;美錦鋼鐵執行差異化管控……清徐縣積極探索“高碳產業低碳發展”路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綠色動能。
至5月底,清徐縣在32個大型工地建成視頻監控與車輛沖洗平臺,實現遠程監管,148個揚塵問題全部整改;累計發現并處理散燒源事件432起,有效遏制了秸稈露天焚燒對空氣質量的影響;重點企業置換氫能車輛174臺,車輛新能源化成果突出……因5月份空氣質量改善明顯,清徐縣獲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辦公室獎勵129.17萬元。
清徐縣這份相當不錯的“成績單”,是太原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
隨著藍天保衛戰的持續深入,藍天白云成了太原全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的生動注腳,也成了老百姓實實在在收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上半年,太原市區綜合污染同比下降14.7%;6項污染物中,PM2.5降幅達到21.7%。
一望無垠,碧空如洗,越來越多的市民把天空“裝”進手機鏡頭里。“‘太原藍’是朋友圈集贊的‘流量密碼’。”市民秦海洋感慨地說。
行動有力 臭氧防治見成效
上半年,從污染物污染負荷情況看,太原最大的污染源是臭氧,負荷比為25.3%。臭氧并非直接排放的污染物,而是由揮發性有機物(VOCs)和氮氧化物在高溫強光下通過光化學反應生成。抓住重點區域和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減排,就抓住了太原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的“牛鼻子”。
7月29日22時許,在中石化漪汾街加油站,依舊有不少車輛在排隊加油。正在加油的李笑然說:“晚上加油,一升可以比白天便宜6毛錢,環保還實惠,何樂而不為?”據介紹,該站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從5月1日起執行夜間加油的優惠政策,優惠時間從18時持續至24時。
市生態環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夜間加油有利于避開日間高溫高輻射時段,既可以降低揮發性有機物的揮發速率,也減緩揮發性有機物向臭氧轉化的速度,有效降低臭氧污染。目前,全市已有近200家加油站參與到夜間加油優惠活動中。
臭氧防治的一個基礎是監測。從6月開始,市生態環境部門對全市243座加油站及7座儲油庫展開為期3個月的油氣泄漏監測大“體檢”。針對“體檢”中發現的超標問題,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對清徐縣昌通加油站、清徐縣煤泉運輸隊石油供應站、太原市永豐能源有限公司3家加油站進行“一對一”幫扶約談,幫助督促企業解決問題。
臭氧污染的前體物——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源廣泛,涵蓋工業、交通、建筑、餐飲等多個領域,監管部門對重點領域重拳出擊:上半年,累計完成工業企業低揮發性有機物源頭替代企業208家,更換活性炭企業312家,完成包裝容器回收267家,完成一輪泄漏檢測與修復企業9家;餐飲企業完成第一輪清洗4386家,燒烤點位完成清洗474家;138輛運營油罐車完成了車載油氣回收裝置泄漏檢測與修復;檢查燃油燃氣貨車、渣土車3.8萬輛次,因尾氣超標等問題處罰8.4萬余元。
數據顯示,1至6月,太原臭氧濃度18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2%。
精準出擊 科技賦能除癥結
大氣污染防治是一場大仗、硬仗,不光要用狠勁、韌勁,還要用好“巧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找準問題根除癥結。
施工工地是揚塵污染監控的重點區域,具有點多、面廣、易反復等特點。而今,市區范圍內面積5000平方米以上等三類工地,正在抓緊安裝“電子眼”——一種名為β射線的監控設施,并同步實現監控數據聯網上傳。“β射線作為一種高速電子流,在穿透物質后,其衰減量僅與吸收物質的質量相關,而與其他物化特性無關,從而實現對大氣顆粒物質量濃度的直接測量。”在龍城大街一處建筑工地,一位正在安裝該設備的技術人員介紹。
執法人員可以通過電腦客戶端或手機App客戶端遠程實時監測,對有用數據進行本地錄像和快照抓拍,為后續查處違規行為保留證據。據介紹,一旦數據超過設定的標準值,“電子眼”會自動報警,做到快速溯源并固定證據。
此外,生態環境部門還整合高空視頻、用電監管、無人機巡查、渣土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在線監控等功能,對大氣環境實施全天候、全方位監控,精確鎖定污染高值源頭,形成問題清單和整改任務臺賬,限期“銷號清零”,實現涉氣問題“即時發現、快速處置、跟蹤問效”閉環管理機制,讓太原生態環保鐵軍腳踏實地地在治氣路上努力作為。2025年以來,共發現交辦問題1.4萬余件,問題辦結率96.4%。
守護“太原藍”,守住“長久藍”——而今,朵朵白云點綴著清澈的藍天,已成為這座城市最美的“背景板”。但見藍天白云下,一座座大橋橫跨汾河兩岸,一條條通衢上車水馬龍,勾勒出一幅動靜相宜的立體畫卷,盡顯太原的生態之美與發展活力。
掃描上面二維碼
手機看資訊
加入城市買房砍價群,實時討論購房熱點話題

獲取樓盤信息

進群聊房
- 相關閱讀

加入買房砍價群
- 討論購房話題
- 你問我答
- 專業講解
- 全面分析
今日熱點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