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資訊

            【美麗山西】保護古樹名木 守住自然瑰寶

            日期:2023/12/07  來源:山西新聞網

               我省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形成了璀璨的人文歷史,也保存了彌足珍貴的晉祠周柏、古縣千年牡丹等古樹名木資源。加強古樹名木保護不僅是我省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生態文明的具體要求。

            為保護好三晉大地上的古樹名木,我省始終秉持綠色文化發展理念,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多方聯動、創新機制,持續探索古樹名木保護,全方位撐起古樹名木“保護傘”。

            明確職責聯動保護

            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沿山路蜿蜒而上,與猴群錯身間隙,便看到遠處高聳入云的“九桿旗”。這株生長在山西靈空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圣壽寺山頂上的油松,被稱為“世界最大油松”。“‘九桿旗’樹齡在600年以上,獨樹成林,一支出土派生三枝,三又生九,枝枝挺拔筆直、高大瀟灑,恰似九面迎風招展的擎天旗幟,是國家一級古樹。這個級別的古樹,保護區還有7株。”省太岳林局辦公室主任李振軍介紹。

            從挺拔健碩的千年樹王,到秀枝搖曳的稀有名木,再到碩果累累的百年果樹,我省有著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據古樹名木資源普查數據,全省現存古樹名木10.22萬株,其中散生古樹名木23292株,一級古樹4475株,二級古樹4426株,三級古樹14297株,名木94株;群狀古樹257處共78897株。

            為保護好這些珍貴遺產,我省先后制定出臺《古樹名木保護技術規范》《古樹名木養護管理規范》《古樹名木評價技術規范》和《古樹名木鑒定技術規范》等地方標準,構建起古樹名木保護標準體系。各市也積極出臺保護條例,為古樹名木保護工作提供強大法律支撐,使古樹名木“老有所依”。

            去年,公安、住建、林草3部門聯合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打擊破壞古樹名木違法犯罪活動專項整治行動,公安機關立案偵破2起案件,涉案古樹名木3株,有效遏制了破壞古樹名木資源違法犯罪活動。

            針對古樹名木分布零散管理難度大的問題,我省還出臺《關于開展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要求實施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活環境保護修復,嚴格落實屬地管理要求,堅決制止改變和破壞原生環境的行為。“目前我省已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制和城市園林綠化監管范圍。今后會進一步明確市、縣兩級人民政府落實古樹名木保護經費、定期開展古樹名木生長情況監測評估、嚴厲打擊各類破壞行為等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古樹名木權屬情況,落實古樹名木管護責任單位,進一步做好古樹名木養護和復壯工作。”省林草局生態保護修復處處長李軍說。

            一樹具一態,巧與造物爭。如今,春季淡黃、夏季濃綠、秋季火紅,一年三變臉的和順縣青城鎮神堂峪村元寶槭早已成為眾多游客的心頭愛。特別是深秋時節,遠眺這株中國最美古樹,紅色樹冠在金色田野的襯托下好似初升的太陽,蔚為壯觀。

            落實措施科學管理

            古樹名木“老有所養”

            古樹是稀缺資源,一旦失去便不可再生。我省每五年開展一次古樹名木資源普查,對古樹名木進行編號、建檔,為古樹名木上“戶口”,加強生長情況巡查便于發現問題及時有效處理。從2009年啟動實施省級古樹名木保護項目,針對古樹名木不同生長現狀,采取安裝避雷針、護欄、支撐、樹池透氣鋪裝、換土等方式進行搶救復壯。黨的十八大以來,省級財政共投入2000多萬元,對4000余株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活環境進行保護改善。在此基礎上,2019年我省又爭取全國首批古樹名木搶救復壯試點項目,按照“一樹一策,綜合施治”原則,對20株生長衰弱或瀕危的一級古樹實施搶救保護復壯行動。

            各縣(市、區)也不斷探索適合自身的科學管理保護措施。稷山板棗歷史悠久,全縣有古棗樹6990株,平均樹齡600年,面積20公頃,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認證為“中國最大的千年古棗樹群”,是我國古棗樹最多、最密集的區域。為保護好這片古樹,這里2017年建成全省唯一林木(花卉)專類公園——稷山國家板棗公園。并制定《棗樹保護制度》《古樹名木保護管理制度》等,明確環境保護、生態保護、珍貴樹木保護等內容。

            “名園易建,古木難求”。走進晉祠博物館,上百株古樹自西周至今從未斷代,成為跨越3000多年歷史的“活化石群”。今年入冬以來,博物館在病蟲害防治、枝葉修剪等日常保養基礎上,開始對根系生長活力下降的部分瀕危古樹進行集中搶救保護、復壯等。

            “我們創新通氣管技術,通過無損技術檢測確定挖掘復滲溝位置。這個長2米、寬80厘米、深80厘米的溝,可以為古樹名木根部提供充足氧氣,并方便在之后的養護管理中實施配方施肥和澆水。”晉祠博物館園林部主任白凱文介紹。

            古樹名木保護是一個涉及樹木學、植物生理學、土壤學、森林生態學、環境氣候學、微生物學等多學科的系統性綜合技術,專業性高、難度大。我省發揮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組建專家庫和鄉土專家隊伍,對全省各級從事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干部職工定期培訓。持續開發古樹名木保護新技術,目前已取得7項國家專利,應力波樹洞檢測儀、可視化網絡監測系統、樹洞封堵、樹腔干燥、藝術支撐等一大批新成果正在全省推廣使用。

            入選全國100個最美古樹群的卦山側柏古樹群是國內古柏樹占地面積最大、樹齡最長的。其間,無論是歷史悠久的漢柏、唐柏、文昌柏,還是栩栩如生的“牛頭柏”“龍爪柏”等,其健康生長都離不開科學管護。“我們針對性地做好施肥、噴灑農藥等工作,并會根據天氣、時令等情況落實除雪防凍管護措施。”交城縣卦山管理中心副主任高梓瑜說。

            下一步,我省將加大對古樹名木保護科研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持續推廣古樹搶救復壯新技術、新材料、新成果應用,培養古樹名木搶救與復壯的實操型人才,指導各地采取更科學的技術進行保護,避免“保護性破壞”。

            創新機制和諧發展

            古樹名木“老有所樂”

            2022年3月17日,高平市林業局簽下全省首單古樹名木保險,為全縣造冊掛牌的70棵一級古樹名木提供累計350萬元的風險保障。

            一直以來,我省積極探索古樹名木補償機制,確定古樹名木補償原則、對象、標準、范圍、方式等,用于因地震、火災、雷擊、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或病蟲害造成的古樹名木受損或死亡事故賠償,進一步拓寬了保護渠道。太原市連續兩年為古樹名木“上保險”,每株保額在3萬—5萬元,約定對自然災害、意外事故以及外來人員損壞或盜竊造成的古樹名木流失、掩埋、死亡、主干折斷、倒伏、蛀干、斷梢等一系列影響古樹名木正常生長的情況予以賠償。

            不只在補償機制上有加,我省還創新保護形式,鼓勵社會單位、個人以認養、捐資形式參與古樹名木、古樹后備資源和城市大樹的保護管理,并可在一定期限內冠名、署名。

            作為點綴在綠水青山美麗畫卷上的璀璨明珠,古樹名木是記錄歷史的一本書,是承載文化的一葉舟,有著無可替代的經濟、景觀、文化、歷史等價值。

            幾千年來,原平市西神頭村的兩株“龍鳳楸”與身后全國唯一的秦太子扶蘇廟一同見證了滄桑。龍楸高約30米,圍長13.20米,平均冠幅17.25米,是我國現存楸樹中樹齡最大、胸徑最粗、樹冠最高的一株,被稱為“華夏第一楸”;鳳楸高約30米,圍長11米,平均冠幅18米。若無千年古楸的當庭而立,人們很難直觀體味扶蘇廟的古樸韻味。

            不只在山中,城市中的古樹名木也是市民日常生活的陪伴者和城市歷經風霜的“活檔案”。為此我省對城市規劃區內的古樹名木、古樹后備資源和城市大樹實行分級保護——300年以上的實行一級保護。

            “按照市里出臺的古樹名木保護專項規劃,到2025年底將實現古樹名木與森林資源‘一張圖’管理,設立12個古樹群保護小區,建設5個古樹公園、5條古樹名木街巷和30個古樹名木村鎮,開辟4條古樹文化體驗專線等,使廣大市民更好地親近、了解古樹,最大限度激發古樹名木的文化價值,真正讓古樹名木‘活起來’,‘老有所樂’。”太原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王書宏細數著。

            晉城市通過在電視臺和紅果頭條微信公眾號連續播放《晉城古樹紀錄片》,系統宣傳有關保護古樹名木的內容,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古樹名木保護的良好氛圍。

            “今后,我們將通過上線‘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古樹名木保護項目等方式,吸引和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古樹名木保護,進一步挖掘古樹名木的生態、文化、旅游價值,打造古樹名木與人居環境相適應的生態系統,提升城鄉綠色生態品質,助力生態建設和鄉村振興,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成為三晉大地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畫面。”李軍表示。

            本報記者張麗媛

            本版圖片由山西省林業和草原局提供

            記者手記

            保護從講好故事開始

            古樹名木歷盡滄桑,沉淀著歷史記憶,寄托著鄉愁鄉韻。從“地靈草木得余潤,郁郁古柏含蒼煙”的晉祠周柏到舜弟象所植4200余歲的麻櫟,從“寺傍山阿殿閣重,童童如蓋蔭青松”的翠巖山巨松到移民史實見證者洪洞大槐樹,這些“活化石”傳承著中國樸素生態觀和綠色發展理念,已成為三晉大地有記憶的地標、可觸摸的歷史,堅定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撐。

            每株古樹名木都有著動人的故事,講好這圈圈年輪中的積淀,挖掘背后的精神價值,是保護古樹名木的更深層次延續。近日,國家文物局、國家林草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就做好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古樹名木保護工作進行部署,既要求“落實落細古樹名木日常養護措施”,又鼓勵“開展對古樹名木文化內涵、歷史價值的研究和必要的展示闡釋”。

            一株古樹,能走過百年、千年,憑借的不僅是自身頑強的生命力,更是來自萬千大眾的愛與呵護。我省先后出臺一系列有關規定和辦法,持續推行多部門協作,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監管機制,不斷加大對古樹名木的保護。11月,我省啟動2023年山西省古樹名木保護科普宣傳周,進一步宣傳古樹名木價值,講好古樹名木故事,凝聚一段感情,形成全社會保護古樹名木合力,傳承好、保護好、挖掘好古樹名木歷史、文化、科學、生態、景觀價值,著力打造一批古樹名片和基地品牌,助力城鄉發展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

            越千年仍蒼翠。古樹之美,在于形致和氣韻,在于見證風華,在于展望明天。我們要堅定做好保護古樹名木的宣傳者、守衛者、踐行者,堅守一方青綠,讓歷史文脈枝繁葉茂,講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動人篇章。


            點擊閱讀全文
            歷史推薦
            【樓市情報】
            共赴鄰里好時光~|  主宰頂豪巔峰戰|  |  
            【熱門樓盤】
            濱河金茂府 |  交控置地·龍錦院 |  中國鐵建·花語堂 |  保利龍城璞悅 |  萬科錦廬 |  招商時代主場 |  濱河潤府 |  晉陽金茂府

            樓盤推薦

            網站獨享,詳情電詢:0351-7035606

            特惠樓盤早知道
            留下手機號,樓盤特惠信息實時通知
            • 立即獲取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玉溪市| 石狮市| 托里县| 五指山市| 寿阳县| 郁南县| 彭山县| 贞丰县| 蒲城县| 遵义县| 泽库县| 华蓥市| 三原县| 安乡县| 榆树市| 府谷县| 阳西县| 安图县| 斗六市| 云梦县| 西贡区| 亳州市| 徐水县| 洪江市| 晋中市| 兴国县| 普安县| 明星| 开封县| 英吉沙县| 阜城县| 仙居县| 花垣县| 垫江县| 江油市| 枝江市| 邵阳市| 新密市| 延吉市| 黑龙江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