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0/29 來源:山西房地產門戶網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大道之行也》,選自《禮記·禮運》
《大道之行也》是高中語文課本中留給小編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
文章所講的, 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的儒家學者托名孔子答問,其人認為在大道施行的時候,一定能形成一個“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的“大同”社會。
盡管在當時的戰亂時期下那個愿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但那是儒家學者在亂世中一個美好愿景。
在我們今天的和平時代,“大同社會”是概念或許已經很少被提及,但是從古至今,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卻是不盡相同。
“讓老年人能可以有養老送終的處所,青壯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來養家糊口的地方,讓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長的地方,讓老而無妻的人、老而無夫的人、幼而無父的人、老而無子的人、殘疾人都能得到社會的供養,男子有職務,女子有歸宿?!?
這樣的理想生活,其實就是當今社會很多人所期望的“和諧社會”的縮影。
“大同社會”到“和諧社會”,文化建設不可或缺
古語有講“遠親不如近鄰”?!?/span>小時候因為父母工作忙,而被臨時寄養在鄰居家”是很多90前的共同記憶。那種把鄰居當親人的和諧的氛圍喜聞樂見。
但反觀當下的城市,高樓林立,遮天蔽日。各種規模的小區分布在城市的每一寸土地上,但絕大多數的住戶卻保持著足不出戶,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默契。在自家小區里居住數年,卻不認識對門鄰居的事也是司空見慣的。
盡管“和諧社會”的號角已經吹響很多年,但是在當下的太原來講,“和諧社區”的建設才應該是最先考慮的基本工作。
通俗的講,就是建設和諧的文化社區。
文化社區建設對當下的城市發展的意義
社區文化已經成為一個城市文明的標志。隨著小康社會的進一步深入,城市進程的加快,社區文化建設也顯得愈發的重要。
那么文化社區的建設,對當下的太原市的發展有什么意義?
1
文化社區的建設,對太原市各個社區的居民生活起到引導規范的作用。社區居民通過各種有益于身心的社區文化活動,促進鄰里之間有更緊密的聯系,形成凝聚力。
2
其次,文化社區的建設,有利于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山西人本就重情重義,社區文化的建設為太原各個社區的居民構建一個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形成一個良好的生活圈。
3
另外,對于整個城市而言,文化社區的建設,有利于提升太原市的綜合競爭力。一個地區的文化反應了一個地區人民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素養上,只有城市的經濟和文化同步發展,城市才能良性運行協調發展。
中車置業引領太原文化社區建設,推進和諧社區工作
中車·文化社區是中車置業對新型社區發展提出的探索性概念,其實質是集合了眾多美好生活參與者的綜合性平臺。
中車·文化社區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社區內的各種活動機構,而是圍繞“美好生活”進行研究開發和功能定位。
文化社區依照發現生活之美,創造生活之美到經營生活之美的邏輯建構,通過生活研究院、社區學院和睦鄰中心來實現其具體功能。
生活研究院
為了探索更多美好生活的可能,生活研究院從人們的日常生活,社會關注,文化社區工作的推進審視入手,針對生活中的課題,做一些有意義的研究。
社區學院
社區學院以傳播價值,悅享美好為實現目標,通過舉辦論壇、分享會、節日活動等方式,連接起社群的協作共創,引導人們釋放交流欲望,產生內心的歸屬感,致力于為生活品質的提高提供最優方案,與人們一同創造理想生活。
(示意圖)
睦鄰中心
作為家庭住宅的延伸體系,睦鄰中心以“共享美好生活”為品牌愿景,構建“共享空間,協作生活,社區自治”的和諧共生空間,以其開放互動的姿態,詮釋生活與建筑的美好。
(示意圖)
中車·文化社區論壇已于10月14日盛大啟幕。
希望在不久的未來,在政府的關注與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助力下,中車·文化社區的美好構想將逐一實現,居民們將在這里文明祥和地生活,敦親睦鄰,守望相助。人們缺失已久的社區意識會被喚醒,真誠、善意與美好將深入人心。
中車·文化社區是太原市文化社區建設的先驅,無論是從理論研究,還是實際意義上,都是一次大膽創新的嘗試,是改變目前太原市住宅社區模式的一次機會,我們拭目以待。
網站獨享,詳情電詢:0351-7035606